服务热线

0530-583766618653002903
网站导航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

教学设备大学的未来与教育教学改革

时间:2022-08-06 22:17:39 点击次数:348
 

大学的未来与教育教学改革

胡列教代会关于内涵建设的讲话摘要

十三五我们建成了省内同类院校在规模和双证手续等方面领先的校园,随着我们校园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十四五期间,内涵建设成为我们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刻地了解内涵建设的意义,我结合科技发展对未来大学的影响和近期教育部和教育厅的相关教育改革精神及要求,简述十四五期间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园建设的方向。

提纲:

l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的未来

l关于高教司司长吴岩近期关于四新建设的要点学习

l国内外疫情影响及冷战思维对行业和高校的影响

l近期对应用型高校培养方案和评估要求

l我省的双高职业教育标志性成果要求

l关于成立学院内涵建设委员会的决定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的未来

1、人工智能的技术和经济双重奇点

未来很难预见,世界未来研究所提出推动未来社会巨变的6个推手:极端的长寿,智能机器和系统的兴起,计算世界,新媒介生态,人类活动方式会根本性的改变,全球互联的世界。强人工智能产生指数级发展的经济奇点和技术奇点,科技的发展是符合幂律分布的,其发展前期缓慢,但是之后会指数级地爆炸增长,导致存储能力、计算能力、芯片规模、带宽的规模暴涨。奇点理论预测,纯人类文明将终止于2045年。届时强人工智能终会出现,并具有幼儿智力水平。然后,可怕的事情出现了,在到达这个节点一小时后,AI立刻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其他作为人类认知基础的各种理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级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这就是改变人类种族的奇点——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那个时刻。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将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性格、记忆下载到机器人身体中,这将是一种不同的永生方式。谷歌奇点大学报告预言机器人在2035年将取代人类,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的教育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2、未来教育的挑战与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

未来社会进一步互联和数字化,进而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以后,人们的行为会发生什么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会产生哪些变化?未来的社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会向哪些方向演化?应该怎么样学习?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大学会是什么样子的形态?未来的大学还是围墙、老师、教室和实验室吗?面对知识获取日益容易和便捷,还需要到大学去念书并获得文凭吗?

世界未来研究所对未来社会需要的10种技能的预测:一是意义构建,二是社交智能,三是新颖和适应性思维,四是跨文化能力,五是计算思维,六是新媒体素养,七是跨学科能力,八是设计思想,九是认知负荷,十是虚拟协作。

面对未来所需的这些技能,我们的大学和教育能帮学生培养这些技能吗?如果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怎样让他们在未来的世界里去生存?

一部书中提到了未来生存九大原则,第一个是涌现优于权威,也就是未来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深度计算的情况下,很多东西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涌现出来的。第二个是动力优于推理,要有发自内心的动力。第三个是指南针优于地图,即生存意义和人生的方向更重要。第四个原则是风险优于安全。第五个原则是求真优于服从。第六个是实践优于理论。第七是多样性优于能力。第八是韧性优于力量。第九个是系统优于个体。

这些生存原则提醒我们,未来世界发展会有颠覆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能力结构、生存规则均需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也需改变,必须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立足未来。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在替代和强化部分行业的同时,孕育很多新的行业。根据研究,在未来我国710万工作岗位将消失,700种职业,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而同时也将出现许多新职业,靠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为主的工作将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育的目标必须由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共生的能力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改变社会,知识获取不断便捷,职业可能日益碎片化,生活需求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未来社会可能会被机器人、物联网等催生很多新业态,例如精准化服务、新型供应链、健康和养老、艺术文体、新教育等。在这种情况下,知识融合、创新创造、综合能力、变革管理、跨文化领导力等日益重要。从教育的角度,任何人适应未来任何行业和岗位,高尚的品格和素养是根本的和不可或缺的,因此通识教育、素养教育、艺术教育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OOC、融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教学系统(IT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也迅速发展,物联网已经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给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但是依然不难想象很多大学的课堂会被网络课程打败,我们无法控制大量网课公司的出现,但我们必须充实实体大学校园存在的价值。如果不想被网课公司打败,大学必须有超越网课公司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幅漫画显示人类最后成了机器人时代的乞讨者。其实人工智能不仅将替代人的智能,还将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如果机器能够思维,我们则需要培养学生如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人际交际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谋划未来的能力。重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主动性,看重学生的素养、能力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帮助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学会学习。大学不只是学知识,更是铸就追梦翅膀的关键成长时刻

过去教学基本上是把灌输知识类比为浇灌树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吸收知识。现在知识爆炸,相当于暴雨成灾,如果不加疏导,学生很容易变成表面的虚胖甚至水泡烂根,似乎什么都懂但什么也不真懂。因此,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教知识,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搜寻知识,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过程中提升沟通、合作、表达和执行等能力

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用传感器来观察学生大脑的活动状态。很遗憾的发现,在大学里依然流行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脑电波很平静,基本上不动脑。动脑在做实验、做作业、自学、考试、甚至是做梦的时候。因此,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的价值在衰减,教育必须重塑教学过程,需要各种教育手段的融合式的学习模式。融合式学习不单是面对面式的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简单融合,而是融合多种教学设备、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习策略与评价方法、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多种课程和学习资源等。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方法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记录跟踪等相互融合。学生的培养更加个性化,因材施教。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倾向、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爱好等,实现个性化的推送学习资源,精准化的辅助学生,自助化完成学习目标等。融合式学习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未来人群里会有10%左右的专业精英,30%左右的行业精英,那么其他60%的人怎么办?这些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生活?因此要更加重视为未来培养复合型的行业精英和创业家,他们需要素养、专业技能、行业知识、领导和管理才能,把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和管理教育融合起来;把大学生普遍缺乏的企业家精神、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融合培养;把学习、实习、在岗训练、创业和未来发展融合起来;最后形成学习、科研、实训、创新创业、产业研发等高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教育的目的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在未来世界中生存的综合能力,技能总会过时,但综合能力却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大学应该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生态系统,各种资源在这里聚合、碰撞、合作,最后产生人才、知识、技术、新思想。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教育影响几代人,通过研究提升人类生存能力,通过新的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3、未来的校园和教师

我们校园的不断按未来发展修订规划,也是在探索未来大学包括校园的形态以及运行模式。如果校园空间能提供足够丰富的选择和更能适应学习的环境,即便是越来越多的优质课程可以在慕课获取,依然会有很多人可以选择来到学校上慕课,在连续流畅的空间里方便大家共同的课后讨论与协作,也方便老师的课程指导,而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更能促进相互影响与激励。大学应该成为科技与社会、人才与企业的连接器。

传统大学校园内的各类职能性空间将发生重大的改变,学习场所更加丰富、分散、灵活、多元,大学校园物理空间的设计必须思考如何发挥线上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体验。

因此我们的新校园的图书馆、实验楼等大量公共空间的设计就是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规划和建设及改建更多的公共空间,包括适应未来研讨课程的智慧及虚拟教室和实验室,凸显个性及学习空间的宿舍和餐厅,创客空间和创业工坊,更适合阅读学习的多空间集合的第二图书馆,未来科技馆和艺术体育活动的交融场馆等。

未来的大学将是一个积极赋能的生态体系,所有的形式都是内容与内涵的呈现,无论空间环境、设备设施、课程组织都在共同发挥着对教育的影响。充满活力的校园将是鼓舞人心、激励参与和高效互动的。教育将因材施教,校园也将多彩多姿。

在未来,教育作为一种元职业非但不会萎缩和消失,反而会更加兴盛和蓬勃。人类教师将面对机器教师的职业挑战,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将从知识传承转向经验生长的引导,专用人工智能将教师从繁冗的事务性教学工作中抽离出来,专注于学生个体化的经验建构,从而回归教育本源。教师队伍中讲课能力强、水平高、能够契合学生需要的教师将主要担当起授课教师的角色,除了面授,这类教师的讲课视频和课件等将通过平台技术广泛传播。而更多的教师将承担起辅导教师的角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多的教师还将承担起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二、关于近期高教司司长吴岩关于四新建设的要点学习

世界上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100万的国家有35个,超过1000万的有3个,中国4183万,印度3515万,美国1894万。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第一的优势将会继续保持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2020年我们的毛入学率是54.4%,从下图可以看到,在这75个国家里,从经济性、国民性、国际性角度看,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有明显差距。因此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

各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情况

现代产业学院,就是要把国家的锐实力,即战术卡脖子的事情做好。未来技术学院要解决战略卡脖子问题。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都是这三句话:专业,新专业;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

2021年全国新增工科专业点794个,都是在互联网+、智能+的基础上。仅靠学校是完全不能够培养出未来技术学院所需要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的,一定是产学研全面结合、深度融合。

改课程,建金课、建教材资源库,探索课程资源建设新形态,包括人工智能等的教学资源建设,都需要数字资源的不断迭代,每一年都要迭代课程和教材。

促融合,无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都需要有个智能基座。在一个智能基座上,不是原来的产业基础上,是新学科发展基础。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政法实务大讲堂、经济大讲堂、新闻传播大讲堂、艺术大讲堂等,他们讲的这些课都是中国最好的。新文科建设要将中国发展的经验、做法变成理论,变成学术体系,能够传播出去,会讲中国故事,讲懂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感召力和塑造力。

全力抓好高校人才培养新基建

专业建设:新工科和传统专业的新要求及复合交叉,这与我院1999年创办伊始的办学理念完全一致,将不断发展的高新科技与传统专业相结合,培养交叉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是教师的自我革命,课程改革突出内容体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示范引领。让金课在学校里随处可见,让水课无处藏身,水课对学生最没有良心。老师上好课比天大,每一个学生都是通过一门一门的课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是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性的短板、瓶颈、关键问题,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

教材建设:教材又是改革中一个短板的短板。演一出剧,剧本是一剧之本。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是教材,教学改革改到实处是教材。教育部正在做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计划,主要解决的就是一个先进性问题,要不断迭代。

我们学院已经开始动态教材引领课程体系改革,已出版的基础课《高新科技中的高等数学》,正在编写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在高新科技中的应用》,实践环节课《仿真和实操实验合集》,专业教育及就业指导课《行业职业专业就业指导》等四部教材为基础和示范,带动全校教材和课程体系改革,将有更多的老师加入教材和课程改革中,尤其是实践课程的教材及平台建设中。

技术水平:这次疫情让我们感到技术是高等教育学习革命的关键突破,教学改革改到难处是技术。技术平台环境建设,包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有728个);加强资源平台体系建设;组织建设如虚拟教研室等教学组织;参与2022世界慕课在线教育大会。

教师队伍:好老师就像医生一样,得有道术、学术、技术、艺术和仁术。教学不仅是科学,还是艺术;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教人做人。所以我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金师是每一名教师追求的目标!

三、国内外疫情影响及冷战思维对行业和高校的部分影响

疫情已经延续三年,对当前中国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营收幅下滑,2020年我国服务业占GDP55%,对整体经济影响很大。制造业、房地产、施工建筑等因流、物流受限复产缓慢,而制造业的载体是货物,短期可以靠库存来维持一段时间,但因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断货又会导致客户以及供应商的迁移,中期影响相比服务业更大。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鲜物流等科技公司的异军突起。疫情对中国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与机遇,这些变化可能会深刻影响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近期对应用型高校培养方案和评估要求(略)

五、我省的双高职业教育标志性成果要求(略)

六、关于成立学院内涵建设委员会的决定

成立内涵建设委员会,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院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凸显学院办学特色和优势。委员会将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行政干部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教学科研改革、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校区基础建设等全方位谋划和确立发展战略并全力推进。充分发挥和挖掘发展潜力,补足短板,持续提升课岗证赛的综合育人水平,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上不封顶的职业发展通道。积极引导教职工谨守职业底线,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加快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建成陕西省高水平院校。

具体讲辅导员队伍一方面重视安全稳定,落实细节高效率调查和针对性思想工作,为学院发展争取更好的政策空间;另一方面营造大学氛围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同时用各类大赛标志性成果凝聚人心。

教师队伍全方位教改,一方面考核融合式教学水平的提升质量,真正在教改和科研上有标志性突破;另一方面,考核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平台等建设中的实际作用;重点考核学生毕业设计、课程论文、实践作品、各类大赛等的优秀率。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队伍合力营造特色鲜明口碑,保障持续性的生源质量,实现学院高水平办学的目标。

本学期正在制定和研讨涉及全体教师和辅导员的教育教学各环节在内的改革及考核新方案,充分发挥和调动教授、副教授、讲师等骨干教师参与内涵建设的作用和积极性,并规模引进博士和硕士人才,下学期开学全面实施。博士学位获得者都将获赠校内价值数十万元的公寓一套,请教职员工和朋友们积极推荐人选。

Copyright © 2020-2023 山东行知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6020776号-2

地址:高新区万福办事处吴拐行政村 电话:0530-5837666 邮箱:2586826320@qq.com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0530-5837666

扫一扫,关注我们